Search


如果自己愛的人不愛自己,
人生就會不幸福嗎?

「人生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如果自己愛的人不愛自己,
人生就會不幸福嗎?

「人生最大的幸福,是發現自己愛的人正好也愛著自己。」~張愛玲

看著朋友寫出張愛玲的經典名句,我馬上想到一位媽媽分享的狀況。孩子升上了國中,時間點就在那暑假,突然像變成了惡魔,親子關係明顯惡化。不少家庭也有類似的狀況,國一是個常聽到的時間點,從此某種甜蜜就回不去了。

孩子小的時候,大部分親子關係會有甜蜜期,那個時候愛意最濃,但當時孩子沒有能力認識父母。等到孩子大了,有足夠的人生經驗可以作為參考,來瞭解父母作為一個人的堅強與脆弱,卻又已經逐漸跟父母遠離,失去了動力。

其實也不能說,青少年就不愛父母,討厭並不等於不愛。只是,被父母鍾愛的孩子,開始在情緒上厭棄父母,這就會讓父母不幸福嗎?

不管是最近看的書,或者一些聽聞閱歷,我深深地感覺到,只要自己不背棄自己,要進入幸福或喜悅就比較容易。尤其在我們從關係中獨立起來之後,對方喜歡我們也好、不喜歡我們也罷,情緒上也許受到一些影響,但照顧自己、持續理解自己、接納自己的動作不變。

別說對方不喜歡我們,就算對方真的喜歡我們,也有不少是對方的認定與投射,不見得基於對我們深刻的瞭解。那麼,當我們體會到,對方對我們的喜歡,是基於表象,我們除了表面上禮貌稱謝,又何必當真奉陪?

當我們對自己有足夠的肯定,我們對於他人肯定的渴求,也就漸漸淡泊了。

張愛玲的成名小說,幾乎都在三十歲之前寫成,當時大環境動盪,她的情感也困頓流離。她心中的愛,有很大的可能,跟克里希那穆提所描述的愛,有相當的差距。

而張愛玲的愛,所喚來的是什麼?我們可以從她的生平,推知一二。

克里希那穆提所描述的愛,經過了層層的剝離,進入核心。大愛至簡,但簡單絕非容易。不過,沒有深厚的覺察為後盾,只會覺得讀到亂碼,不用勉強。跟各位分享他的話語,祝福各位,

「人生最大的幸福,是發現自己愛著自己!」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愛和空虛不能相容
當你感覺寂寞的時候
就沒有愛

你可以將空虛
藏在「愛」這個字底下
但是當你愛的對象
不在那裡或沒有反應的時候
你就會知道空虛是什麼
你也會受到挫折的感覺

我們用「愛」這個字
當作逃離自我、逃離自己的
貧乏的方法

我們依賴所愛的人,我們會嫉妒
當他不在或死去了,我們會想念他
然後我們找尋其他形式的安慰
某些信仰,某些替代品
這些是愛嗎?


所以,愛是快樂的嗎?

愛會嫉妒嗎?
有人能去愛一個
嫉妒、貪欲、野心、暴力、服從
全然脫序的人嗎?
所以愛是什麼呢?
顯然它不是這其中的任何一項


看看這個事實
看到了之後
你就會放棄你的野心、貪欲

所以,經由否定
你會找到最不平凡的東西
這就是愛

.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2017年5月《療癒誌》上市
博客來(79折)
https://goo.gl/fNwH8W
金石堂(79折)
https://goo.gl/P9g26T
誠品(79折)
https://goo.gl/Snaj8b
讀冊(79折)
https://goo.gl/0mBJ6U
海外 馬來西亞大眾—親簽明信片
https://goo.gl/mqnm56

療癒誌BV與各章簡介播放清單
https://goo.gl/C6ZSLB


Tags:

About author
關於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心理治療所所長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。 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、情緒教育、親職教養諮商、人際與家庭溝通、壓力管理、自閉類群障礙症、早期療育發展評估...等。 工作之餘,仍希望透過書寫與直播,和大家分享自己觀察、自省的心得,以及利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,幫助在人生旅途中感到困惑、痛苦、不安的朋友們,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療癒之路。 「洪仲清臨床心理師」的臉書粉絲專頁,目前追蹤人數已突破37萬。常有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網友在此留言、討論,學習面對情緒,學習覺察自己與原生家庭間的課題,學習在溝通中傾聽、在忙碌的生活中靜心,以及如何寬解苦痛,跟自己和好。 . 邀約請來信:[email protected],恕無法回答邀約以外的問題,如有私人相關問題(心理治療、諮商),建議至專業機構或撥打諮詢專線尋求協助。謝謝~ 衛生福利部24小時免費安心專線0800-788-995 生命線1995 張老師1980 也可直接洽訊各地縣市政府衛生局,譬如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s://mental-health.gov.taipei/Default.aspx
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?
View all posts